視訊系柳念煙以《花妮》寫家書 入圍眾影展榮耀受暴母親
身為外配第二代子女,視訊傳播設計系應屆畢業生柳念煙以自身經歷,創作《花妮》影片正視「家庭暴力對子女成長」的影響,這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,在各影展頻傳捷報,一舉入圍「2022放視大賞」數位影音組最佳短片、「第十七屆螺絲起子影展」大專短片組最佳劇情片等多項競賽,也是她送給媽媽最真摯的和解禮物跟祝福。這部作品也獲得客家電視台關注,目前正在洽談合作。
柳念煙高中畢業於苗栗三義高中多媒體設計學程,她的媽媽來自印尼,但因不堪長期受到臺籍丈夫言語與肢體暴力的對待,加上婆婆以「小孩跟媽媽住容易有印尼口音」為由,有意無意分離母女兩人,不得已只好在女兒僅3歲時便逃離臺灣,和年幼的孩子兩地相隔。就在高中即將畢業之際,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叔叔驟然過世,柳念煙扛起家計,推遲一年讀大學,當年19歲的她突然透過臉書「Messenger」收到母親的訊息:「對不起,妳過得好嗎?」兩人相約見面,久別重逢的剎那,一眼就認出彼此,在聊天的過程中,感受到媽媽很自責那時候的離開,因此在心中埋下創作《花妮》的種子。
因為成長經歷,讓柳念煙善於觀察許多家庭議題,大二下學期,柳念煙開始執筆梳理《花妮》的故事脈絡,並在大四畢製時身兼導演和編劇,號召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製作,以個人視角撰寫劇本並進行拍攝,詮釋了外配子女面對霸凌時的心境,引發廣泛討論。拍片籌備恰逢疫情三級警戒,無論是演員、場地都尋找不易,且學生劇組經費有限,加上她得同步處理劇本改編與客語台詞,每天都忙得天昏地暗。為了找尋記憶中老家的樣子,她提供範例與組員透過Google Maps縮小範圍篩選,最後取得臺南七股竹港社區一處老舊小平房的屋主同意,作為拍攝場地,過程相當不容易。
好在努力沒有白費,這一部感人至深且引人省思的作品,在今年4月底甫完成,已在國內各大影展頻傳捷報,入圍高雄「2022青春影展」影視類最佳劇情短片、「第八屆普洛影展」最佳短片、臺北「2022新一代設計節」金點新秀設計獎及贊助特別獎、「2022放視大賞」數位影音組最佳短片、「第十七屆螺絲起子影展」大專短片組最佳劇情片等影展肯定。柳念煙也在系上畢製6月12日於北部獨展時,邀請媽媽到場觀影,真實經歷改編的劇情讓現場觀眾熱淚盈眶。
最值得一提的是,《花妮》的臺詞中融入了客家語,一位柳念煙出身於客家庄,曾考過客家委員會的中高級客語證照,聽說讀寫都沒問題,而媽媽其實是印尼客家華人,雖然以客語呈現在劇中,執行上難度會變高,但她仍覺得自己有義務使用客語,盡可能保留與故事原型相同的元素。因此,《花妮》在巡迴影展時獲得客家電視台的關注,目前洽談合作中,期能獲得重新拍攝並上映的機會。
柳念煙表示:「當嘗試和演員連結我和母親的生命歷程時,就像是把傷口扯開後,將手伸進去挖掘,不過唯有如此,才能盡可能將痛處用精準的以演出表達,拍攝那5天對我來說相當痛苦且挫折,短片的故事架構以單刀直入的方式陳述,就像將這把刀插入心裡攪弄,很多時候我也不清楚這是一個自我療癒的過程,還是自我虐待,但是走到今天,很慶幸我把《花妮》完成了。」《花妮》的片名取自於媽媽在臺灣使用的名字,她心中一直想跟媽媽告白:「我對妳的離開已經釋懷,也原諒妳了,這部《花妮》是送給妳的禮物,希望妳要原諒自己,多愛自己一點。」
除了製作《花妮》這部作品,柳念煙也跟著學長姐在劇組累積實戰經驗,二年級時擔任《月光捕手》副導演,後來也因為能力獲得老師們的認可,參與科技部「109年度科普產品製播推廣-藝起看海」、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「農藝其境智慧農機技職體驗」以及「我的未來在這裡-技職新樂園」等產學合作計畫,主要負責製片的事務,藉由聆聽受訪者的人生經歷,學習待人處事的大道理。
柳念煙提到,過去因為新住民子女的身分,被部分的人貼上次等公民的標籤而感到自卑,甚至被鄰居誣陷、師長霸凌等,她選擇用鏡頭轉述自己的故事與感受,以《花妮》向媽媽說出她的真心話。她也感謝這四年來視訊系老師們的教導,讓她把對拍片的興趣提升到專業的程度,可以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,是件幸運的事情,最後也鼓勵與她有類似成長背景的人:「抱持敏銳的思辨能力,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,不論發生什麼,都要記得初衷。」
《花妮》粉專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8%8A%B1%E5%A6%AE-108239388257337/videos/1157165658459439/